許多新員工,尤其是剛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的員工并不了解職場紀律,仍以在學校的行為待人待事,這種現象在基層的班組成員中表現尤為突出,因而班組長有責任教育員工掌握工廠生活的基本要求,并嚴格遵守工廠生活基本要求。 一.遵守工廠“規定”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打籃球有打籃球的規則,如果打籃球沒有規則或有規則而大家不遵守,結果會如何?大家是可想而知的。 團體活動的時候,一定要有一個對自我行動的約束,如果沒有這個約束,團體活動的目的就無法達成,這是社會與工廠都具有的同樣性質,所以經營管理的要素中,就有“控制”(管理的要素有計劃、組織、指揮、控制、協調)這個因素。在有了“控制”這個因素后,團體活動的秩序才能維持,也才能將個人行動的目標,轉移到團體活動的目標上;目的相同、廠內全員的行動有秩序,:其工作效率自然會提高,好的工作成果自然能獲得。 為了確實執行“控制”的管理因素,各個企業都會制訂就業規定、作業規定、安全衛生規則等來作管理的基準,除了有形的各項規定外,無形的廠訓、企業傳統、作業習慣、經營方針、企業道義等,也都是維持企業、穩定秩序、提高員工作業士氣的無形力量。 在大家了解“規定”對企業的重要性之后,員工應對各項規定深入了解,并從自己開始,確確實實地遵守,這是制造一個快樂作業環境的基本。 在打籃球規則上,規定犯規五次者要接受退場的懲罰。在企業的規定里,對于違反規定的員工,也詳細地記載著懲戒的條例,實際上對違反規定者的懲戒,并非制訂“規定”的本質,而只是一種不得已手段,因此員工應力求自我約束,以不違反規定為自我行動的準則,才是企業制訂“規定”所期待的目的。 二.企業規定與企業道義 盡管企業全力地制訂各項規定,如果員工不遵守或無法遵守,都會失去制訂“規定”的意義。維持社會穩定的基本是法律,而法律也可況是維護社會道德的最低限度;工廠內的規則、規定,簡單地說,也是為了維持企業穩定而要求從業人員維護“道義”的最低限度。 工廠的“道義”基礎,就是一般社會的道義,如果在工廠是一位優秀的從業人員,在社會上也必定是一位優秀的國民,因為“道義”的基礎就是每一個人的“良心”。 工廠道義的具體示例,簡單介紹如下: (1)對工廠秩序的維護。 (2)不違反約定的事頃。 (3)對于有難處的同事以具體行功來幫助。 (4)作業上的資訊積極地提供給相關的同事。 (5)自己的責任自己完全負起,不將自己的責任推諉于他人。 (6)工廠的作業全力與同事協作完成。 (7)無公私不分的現象。 (8)無不良行為的發生。 (9)確實地保守企業的機密。 (10)無浪費的行為。 (11)對作業的改善盡了自己的全力。 (12)依“良心”來從事各項作業。 企業的活動與企業的秩序靠企業的“道義”與“規定”相互作用,產生效果;但企業在制訂“規定”之時,也要深入研究,衡量應維持在何種基準,才能使從業人員不失秩序,也能產生高度工作效率,如果企業只嚴格要求從業人員遵守這遵守那,而不考慮員工的條件,是不會有好的結果。 三.工廠作業的習慣 工廠作業的習慣,也是維持團體活動的一個基準。這個工廠習慣也可說成是企業內的特殊禮儀、服裝,使用的口語、特殊的作業氣氛與員工作業時相互協助的方式。 工廠內的作業習慣,大部分是長期遺留下來的產物,當然在這些習慣上,有好的習慣與不好的習慣。如果有不合理的作業存在時,身為企業一員,不能因而有所姑息,應積極地考慮改善方案,在與工廠的從業人員協商下,全力地給予合理化,這是員工對工廠作業習慣的好與壞必須區分清楚的地方。換句話說,好的傳統應加以發揚光大,對于不合理的傳統,則須盡早將其改善或革除。